高考语文:《当代文艺审美中的“粉丝”与“知音”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
2018-05-11   来源:美文阅读
美文网整理“高考语文:《当代文艺审美中的“粉丝”与“知音”》阅读练习及答案”,更多高考语文真题、高考语文模拟题、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等,请关注今朝高考语文辅导栏目。

一、现代文阅读

(一)论述类文本阅读(本题共3小题,9分)

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1~3题。

当代文艺审美中的“粉丝”与“知音”

周兴杰

  ①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,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,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。“文学终结论”尚且余音未绝,又有学者提出了“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”的疑问,引发热议。

    ②“知音”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。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,被伯牙引为“知音”。子期辞世,伯牙毁琴不操,以示痛悼。由此可知,“知音”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: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、解读出作品的主旨,从而经由作品,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;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,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、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。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,接受者以能成“知音”为荣,创作者以能有“知音”为幸。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,为解决“趣味无争辩”的难题,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“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”。可见,“知音”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。因此,“知音”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。

    ③而“粉丝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,它是大众对“fans”一词自发的、戏仿式的音译。在最直接的意义上,“粉”或“粉丝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“爱好者”。如果仅在“爱好者”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,那么说“我是莎士比亚的粉”也是没有问题的。今朝高考语文:www.jzjy365.com收集整理。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,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,“粉丝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、非理性、病态等标签,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、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。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“粉丝”,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。需要指出的是,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,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。因此,可以明确,“粉丝”的欣赏和“知音”的欣赏对比,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,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。

    ④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,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。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?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,研究者发现,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。20世纪80年代,有人用“全庸”之名仿作金庸小说,以图鱼目混珠。结果读者去芜存菁,终使各式“全庸”尽数淘汰。有趣的是,金庸晚年按“经典”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,不想费力不讨好,竟遭众多“金迷”抵制。由此可知,粉丝像知音一样,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,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。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,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,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。这种“专攻一点、不计其余”的辨别方式,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,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、客观旨趣相去甚远。

    ⑤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“距离”,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。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,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、影视作品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,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,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、玩偶等等。如此,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,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。与此不同,“知音”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,他们更像采矿者,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,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。

    ⑥伴随积极的参与,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: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,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,创造出数量庞大的、五花八门的新文本,如网络同人小说、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MTV翻拍等,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。而“知音”呢,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,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。

    ⑦由此可见,“知音”和“粉丝”不能相互替代。但是,将“粉丝”与“知音”并置,能建构一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,使我们可以借此反观二者。二者并非没有相通之处,那就是不管接受什么类型的作品,都得有以文本辨识为基础的热爱。如果有了这份热爱,知音与粉丝未必是不能沟通和相互接受的。基于此,笔者以为可以提倡“知音型粉丝”和“粉丝型知音”,来构建这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。

1.下列原文内容的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

A.“粉丝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,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,他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。

B.“知音”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,精于深度耕犁文本,努力挖掘文本内涵,提炼出创作主旨。

C.“粉丝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,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,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作相媲美。

D.“知音”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,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、客观,因此,比“粉丝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位。

2.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,不准确的一项是

A.文章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,目的是阐述作为“知音”,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,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。

B.文章第②③段分别阐述了“知音”和“粉丝”各自的来历、内涵和大众的评价,让读者明白两者是不同文艺种类的接受者。

C.为使读者对“知音”和“粉丝”有进一步的认识,文章第④⑤⑥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、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。

D.文章层次清晰,结构严谨。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,增强了论证效果;形象贴切的比喻,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。

3.根据原文内容,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

A.“知音”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,接受者希望能成“知音”,创作者希望能有“知音”。

B.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,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,他们更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。

C.金庸晚年按“经典”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,可见作为大众文化的“金庸武侠小说”其审美价值不高。

D.“知音型粉丝”可以将之理解为把“知音”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,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,进而修正那种“专攻一点、不计其余”、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。

答案解析:

1.D(根据“因此,可以明确,‘粉丝’的欣赏和‘知音’的欣赏对比,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,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”可知,“比‘粉丝’欣赏具有更高的品味”错误。)

2.A(分析不全面,目的应该是阐述“知音”内涵的两个方面:“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、朗读出作品的主旨,从而经由作品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;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,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、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”)

3.D(A“知音”与创作者相互依赖的关系不是“生活中”的。B曲解文意,“他们更加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”错,原文是“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、影视作品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,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”,并没有在程度上进行比较。C“审美价值不高”错误,可以据“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”来判断。)

高考语文:《当代文艺审美中的“粉丝”与“知音”》阅读练习及答案

http://m.hes-bj.com/meiwen/51193.html

推荐访问

展开更多 50 %)
分享

热门关注

英语六级听力美文阅读【精选】

美文阅读

关于挪威的森林550字阅读感想例文5篇

美文阅读

阅读巴黎圣母院感悟例文5篇

美文阅读

复活550字阅读感想优质范文5篇

美文阅读

复活阅读感悟优质范文5篇

美文阅读

精选复活400字阅读感悟例文5篇

美文阅读

挪威的森林500字阅读感悟范文5篇

美文阅读

阅读挪威的森林感想范文5篇

美文阅读

阅读巴黎圣母院感想优质范文5篇

美文阅读

关于巴黎圣母院阅读感悟范文五篇

美文阅读